院系风采|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5-08-13 15:51:09  发布人:学院团委  浏览量:366

青春为中国式

现代化挺膺担当

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三下乡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积极响应学院团委号召,组建11支青年志愿者实践队开展2025年河北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2025年7月27日,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京津走廊青锋队”走进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民族宫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活动中,队员们首先参观由何镜堂院士设计的标志性建筑,仔细观察其“天圆地方”的建筑格局,并结合专业知识探讨传统哲学理念与现代设计手法的融合路径。随后,队员们走进“二十大精神”落实成果展示区,通过展区内的图片、文字及实物展品,深入了解大厂回族自治县在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六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随后,队员们化身宣讲员,围绕“青年如何在民族地区发展中贡献力量”“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等贴近生活的主题,与现场参观的群众、学生积极互动交流。

此外,实践团还前往民族宫图书馆,协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引导读者借阅。在此过程中,他们耐心解答了部分读者关于图书分类和借阅规则的疑问,其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一致认可。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团队成员既领略了民族宫“天圆地方”建筑格局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特魅力,也在与群众互动、服务图书馆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对知识的重视和各民族的融洽氛围,更明晰了新时代大学生应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探地质奥秘,燃科学热情

2025年7月20日,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地质经纬探索团”走进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地球演化”展厅,队员们借助动态地球模型及系列地质标本,重点了解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特点、生物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关联,通过比对资料与展品说明,加深对地球形成与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在“地质构造展厅,团队围绕张家口区域地质构造图谱,结合已知的板块运动基础知识,观察褶皱、断层等构造形态的样子,了解这些构造对区域地貌形成的影响;在“地质灾害防治”展厅,团队围绕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重要环节进行学习。通过阅读灾害案例、观看防治技术演示,了解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和分级应对办法。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地球演化及地质构造知识的理解,更在亲手触摸、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点燃了对地质探索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博物馆之行让他们跳出了课本的局限,真切感受到地质科学的魅力,未来会更加关注身边的地质现象,带着好奇心继续探索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





赏文物瑰宝,传历史薪火

2025年7月22日,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馆鉴风华实践队”走进河北博物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活动中,队员们有序参观了“古代战争浮雕”“青铜兵器阵列”“陶制编钟”等珍贵文物展区。古代战争浮雕”展厅,队员们认真端详浮雕细节,栩栩如生的战斗场景、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先民们在生存与发展中展现的坚韧意志与抗争精神,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金戈铁马的古老战场。步入“青铜兵器阵列”展厅,锈迹斑斑的剑戟、戈矛陈列整齐,队员们仔细观察兵器的独特形制与精湛工艺,从兵器的演变中,探寻古代军事战术的革新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轨迹。

随后,队员们化身志愿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热情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将古代战争的战略布局、青铜兵器的铸造技艺以及陶制编钟的文化内涵娓娓道来,使冰冷的文物变得鲜活生动,助力游客更好地领略文物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访战役旧址,传红色基因

2025年7月26日,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红色传承考察队”走进四平战役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主动向纪念馆工作人员请教战役历史细节与讲解要点,在参观了解《四战四平历史陈列》《四平战役英烈事迹展》《支前群众风采展》《战役文献档案展》《红色精神传承展》等五大主题展区后,主动分展区、分时段开展红色历史宣讲。他们结合展区实物与史料记载,向参观者娓娓讲述1946年至1948年四平战役的艰苦历程——从枪林弹雨中的阵地争夺,到军民同心的支前壮举,再到新时代四平在红色沃土上的发展变迁,让那段峥嵘岁月与城市新生图景在讲述中愈发清晰。

活动过程中,考察队成员还协助纪念馆工作人员整理了部分战役相关史料,对珍贵文献进行分类登记,为红色历史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四平战役历史的理解,更推动了红色基因的传播与延续。







忆抗战英魂,悟先辈情怀

2025年7月20日至24日,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新禾青衿队”走进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与李大钊纪念馆,开启了一场内涵丰富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抵达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后,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向英勇牺牲的先烈们默哀致敬。随后,队员们围绕着工笔重彩的历史长卷轴,仔细研读,深刻体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队员们还在象征着大刀精神的青铜雕塑群像旁,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述革命先辈凭借大刀、步枪,顽强抵御日军飞机、坦克进攻的英勇事迹,深切感受先辈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坚定意志。

走进李大钊纪念馆,队员们在映入眼帘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前,驻足凝视,深入领会革命先辈的崇高家国情怀。在“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厅,队员们紧跟讲解员的步伐,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全面了解了李大钊先生从少年壮志到传播真理、领导五四运动直至从容赴义的伟大一生,深刻感悟其为革命事业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红色精神与青春力量的“碰撞”。十一支实践团在各自的实践基地,通过参观、讲解、互动等多种形式,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把在活动中汲取的红色力量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让青春在践行责任中绽放光彩。




核发: 点击数:366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