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时(三)
日期:2025-08-07 11:39:23 发布人:学院团委 浏览量:3953
操作>>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按照团中央及上级团委相关要求,我院团委积极组建40余支青年志愿者实践队开展2025年河北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7月26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凤凰钊光”实践小队走进唐山博物馆与大钊公园,开启了一场探寻城市历史脉络、传承红色精神的社会实践之旅。
“唐山厚土,承载历史厚重;大钊精神,点亮信仰灯塔。”实践小队踏入唐山博物馆后,在一件件珍贵文物与一个个复原场景中回溯唐山的发展轨迹。从远古时期的文明遗存,到近代工业崛起的铿锵足迹,再到抗震精神的生动注脚,馆内展品宛如一幅时光拼图,拼凑出唐山跨越千年的奋斗历程。队员们围站在一件件承载岁月印记的展品前,认真比对不同时期器物的形制差异,热烈讨论各个阶段的社会风貌与生产生活方式,试图从文物的细节中还原历史场景,探寻这座城市发展的内在脉络。
随后,实践小队来到大钊公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庄严肃穆的李大钊塑像前,队员们整齐列队、低头默哀,以崇敬之心缅怀革命先驱,向先生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将先辈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热血岁月深植于心。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从历史底蕴中汲取力量,在红色精神里坚定信仰。大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唐山红色故事,传承弘扬大钊精神,用青春之笔讲好城市历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让先辈精神历久弥新、永续传承。
2025年7月26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冀忆星火”团走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开展实践活动。
在讲解员引领下,团队成员先后参观烈士纪念馆与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在烈士纪念馆,成员们细致观瞻烈士遗迹,通过烈士曾使用过的简陋钢笔、破旧的行军水壶等实物,体悟艰苦环境中的奋斗精神;在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队员们聚焦四十余枚抗日战争时期的证章及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探讨战争细节,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参观结束后,团队即刻前往纪念碑广场开展环境维护工作。手持软布沿基座纹理细细擦拭,清除每一处积尘,让镌刻文字重现清晰原貌;用小毛刷轻扫烈士墓碑缝隙,拂去陈旧浮土;将散落的祭扫鲜花分类整理,按“白菊居中、黄花环绕”的方式规范摆放至纪念台,以严谨细致的行动,守护着承载英烈精神的庄严印记,在庄重肃穆中传递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2025年8月2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栖羽拾光”团走进承德市拓菩学院与流浪动物救助站,以文化传承与生命关怀为切入点,践行青年担当。
“一刀雕岁月,一漆润春秋。” 拓菩学院坐落于承德文化核心区,青砖黛瓦间浸润着千年非遗气韵。院内陈列的历代拓片、古扇珍品,与现代文创展柜交相辉映,构成传统与当下的对话空间。
队员们首先通过观看非遗文化专题纪录片,了解拓印、漆扇等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与传承脉络。随后,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亲手体验拓印工艺——从宣纸裁剪、墨汁调试到棕刷匀力按压,在汉隶石碑上复刻出“刚柔相济”的笔墨风骨,沉浸式感受“以纸传韵、以墨留痕”的匠心;在漆扇制作环节,队员们学习髹漆、描金等技法,于扇面方寸间体悟传统漆艺“千磨万饰始成器”的雅致与精妙。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离开拓菩学院,团队来到承德市流浪动物救助基地。这座隐匿于城郊林间的院落,设有医疗护理区、康复活动场、领养咨询室,现有流浪猫狗150余只,其“科学救助 + 爱心养育”模式已持续运营8年。
在基地负责人穆大姐介绍救助实践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基地的规范化救助体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街头救助、入站医疗,到日常照料、领养匹配,每一环节都在践行着“用科学守护生命,以爱心温暖心灵”的救助理念。团队成员在穆大姐的带领下,严格按标准清扫笼舍、依规范调配食物,更以耐心互动安抚动物情绪。
实践中,队员们真切触摸到生命的温度,深刻认识到规范是守护的基石、爱心是行动的内核,他们纷纷表示要以点滴付出延续这份责任,用温情为更多生灵点亮希望。
历史的回响、文化的温度、精神的传承,在此次 “三下乡”的旅程中交织成青春的经纬。这不仅是一次行走的课堂,更是一场初心的淬炼——让理想在基层扎根,让担当在行动中生长,让青春在服务中绽放持久的光彩。
编辑:齐李蔚亚
文案:尹君垚
初审:齐李蔚亚
终审:张婧宇 李月婷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宣传部】
投稿邮箱:zzy_twxcb@163.com
联系我们: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