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汇”平台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
日期:2025-05-08 22:24:07  发布人:学院团委  浏览量:6020

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汇”平台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院系团总支:

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志愿服务效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志愿汇”等平台作为全国性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志愿者注册、活动发布、服务记录、时长认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志愿汇”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我院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规范平台使用,强化数据管理,提升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现就加强平合使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格平台各级管理员管理

1.平台志愿组织管理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能熟练掌握平台PC端和移动端各项功能,能独立完成组织注册、活动发布、签到管理、时长审核等全流程操作。

2.严格控制平台各级管理员数量,院系级基层组织可设2名管理员。

3.如需更换平台管理员,志愿服务组织要第一时间更新管理员账号密码等信息,并向院团委报备。新任管理员要尽快熟悉平台各项功能的操作流程,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正常运转。

4.平台管理员应对本级发布的活动负责,并及时审核下级组织发布活动,每月抽查发布活动和时长记录情况。

5.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平台注册的管理员账号密码等信息,要严格保密,妥善保管,如发现泄露要及时更换。


二、加强志愿服务活动发布管理

发布志愿活动的要求

1.活动名称:名称填写要清晰、具体,可采用“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的形式,字数应控制在20字以内,例如:张职院校园清扫志愿活动。

2.活动所属组织:应选择与活动组织方相一致的组织名称。

3.服务领域:服务领域的选择应与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相匹配。

4.活动保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无法提供的保障措施请不要勾选。

5.活动时间设置:应根据志愿活动实际开展情况选择活动周期(按时间段或单天举行、每周定期举行、每月定期举行),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社区服务、助老助残等常规类型活动,单次活动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如超过4小时,活动组织方一般应提供餐食),签到签退时间不得在凌晨5点前和22点后。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特殊类型活动,活动时长不受上述时间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活动内容或备注说明处详细说明。

6.活动签到范围:签到范围不应设置过大,一般应设置在500米半径范围内。签到范围并不代表活动范围,可在签到范围外开展活动。当签到范围选择500米半径以上时,需在备注说明处写明原因。

7.活动编码:活动签到签退编码应在活动现场公布。

8.活动详情及志愿者服务内容:应填写活动介绍,服务内容、岗位职责等具体内容。


不能作为志愿服务活动发布的事项

1.与参与者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

2.公益目的不明显或不明确的活动。

3.具有公益性质但不具有服务性质的活动。

4.明显违反志愿服务时间记录规定的活动。

5.其他不符合《志愿服务条例》的活动。


三、强化志愿服务活动和时长核查

1.信用时长二次确认要认真。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组织管理员要认真核实志愿者参与情况,对于未到现场却签到的,应及时驳回。

2.志愿服务活动核查要严格。平台组织管理员应定期核查其所管理的下级组织发布活动是否合规,时长记录是否合理。可以通过对比活动现场照片、视频以及参与者反馈等多种途径来核实人员的真实参与情况。重点关注跨市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时长记录极高的志愿者情况。

3.违规活动和时长处置要规范。对于检查出的虚假活动和时长,在查实相关情况后应对其进行核销。对于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组织,依据志愿服务相关规定与平台协商,对组织和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封号等处理措施,以维护志愿服务活动的公信力和良好形象。

四、平台组织管理树规范建设和梳理

1.平台组织管理员要根据所管理组织的登记状态、组织类型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梳理调整,提升平台组织树的规范化。

2.平台组织管理员通过电脑登录“志愿汇”志愿服务管理平台(网址:https://vms.zyh365.com/),进行组织调整梳理。


五、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注重实效。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公益事业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平台组织管理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平台的使用和管理,为我院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2.明确职责,精心管理。平台各级管理员应明确管理职责,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志愿活动和志愿时长进行动态监督,按照组织登记状态和类型对平台组织树进行科学梳理调整,并于2025年5月30日前完成组织梳理完善工作,实现平台组织体系规范化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效能。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313-4084678

联系邮箱:zzy_tw@163.com


核发:学院团委 点击数:602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