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赓续非遗文脉,共鉴国之大美》特辑
河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河北梆子“生旦净丑皆有情,唱念做打韵无穷”,借激昂唱腔和细腻表演,演绎悲欢,诉说燕赵历史;吴桥杂技“惊险奇绝美名扬”,凭绝技彰显河北人智慧果敢;蔚县剪纸“纸屑纷扬情韵长”,以精巧刀工融入生活万象与祈愿。这些非遗瑰宝雄浑、精巧、质朴,让我们跨越时空领略先辈匠心情怀,体悟文化精髓与精神力量。
欢迎各位锁定校园广播点歌台,本次共收录6首歌曲,如果有想了解更多或者是想点歌的小伙伴请扫码点歌。
点歌人
机电工程学院
24智能机器人2班
杨宇航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点歌《燕赵有非遗》
点歌人
电子商务系
24电子商务1班
梁容畅
吴桥杂技
吴桥县地处河北东南部,归沧州管辖,是闻名世界的杂技之乡。其杂技文化随中国杂技发展而成,主要分布于吴桥县域及山东部分地区。河北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战国时已有杂技形象出现,吴桥自古杂技密集,晋代就有相关壁画。宋朝杂技走向民间,至清和民国达到鼎盛。在两千多年里,吴桥杂技文化不断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口头文艺形式,构建起完整行业文化体系,在全国杂技界地位重要,有“十方杂技九籍吴桥”等说法,影响深远。
点歌《非遗之光》
点歌人
财经旅游学院
24应用英语4班
陈晓妍
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民间艺术。蔚县剪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蔚县剪纸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蔚县剪纸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点歌《非遗里的中国》
点歌人
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24大数据技术1班
李庭欣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河北省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整理、发展,享誉全国,名扬海外。
点歌《传承》
点歌人
财经旅游学院
24高速铁路客运服务2班
李玉晴
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其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武强年画经过历代艺人的苦心经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流派,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相媲美,曾被人们誉为河北艺术的象征,以其深厚的民间民俗、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而享誉国内,驰名海外。
点歌《年画》
点歌人
机电工程学院
24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班
李海滨
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杨式又派生出李式、吴式太极拳,在太极拳界执大旗地位。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
点歌《太极》
亲爱的听众们,张职院校园广播点歌台在本学期的旅途即将暂时告一段落。过往的每一首歌曲,都宛如璀璨星辰,镶嵌在我们共同的回忆长河中,熠熠生辉。感谢你们一路相伴,用热情与真诚为广播注入了温情与精彩。此刻虽要短暂分别,但音乐的脚步不会停歇。愿未来的时光,音乐始终与你我同行,温暖岁月。期待下学期,我们再次相聚,重拾这份美好,续写广播与大家的故事!